防疫的路上,你我都不是孤军奋战,有奔赴一线的“逆行者”,有无私奉献的“志愿队”,也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正能量。
热血涌动下是“咬定青山不防松”的韧劲,铁肩担当下是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拼劲,让我们一起认识,坚守在“疫”路上的你。
“我从小就一直被父母、被学校、被社会保护着,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英雄,这次我也想做一次英雄,守护他们。” 当莺湖“两新”第十七(云圣进出口)党支部在群里发布招募志愿者消息的时候,1994年出生的武瑞立即站了出来。
武瑞的第一个志愿任务就是去核酸采样点做秩序引导。4月12日,气温达到33摄氏度,在一眼望不见头的队伍里,武瑞突然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倒下了。“小姑娘中暑了!”听到呼救,武瑞赶紧跑来,把女孩搀扶到阴凉处休息,喂了点水、用宣传册扇风,不到三分钟,小姑娘就恢复得差不多了。武瑞说:“核酸采样队伍中会有很多事情发生,通过参与防疫志愿,我不仅学习了防疫知识,也积累了例如急救的实践经验。”
“疫情之下,一位位青年站了出来,很荣幸我能成为其中一员,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。”邱亦斌作为一名机关青年,从2月疫情发生以来,他便奔赴一线,投身防疫工作。
邱亦斌参加过苏州火车站吴江驻站的防疫工作,“请问您去吴江哪里?”这是他在站点说得最多的话,同时为所有途经人员登记信息,筑牢“外放输入”的第一道防线。
邱亦斌还参加过集中观察点防疫工作,表格填制、信息录入、与板块联络员沟通……这些都是邱亦斌每天要做的事情。即便晚上,邱亦斌也要调大手机铃声放在枕边,手机“叮铃”一响,他就立马查看,生怕错过任何一条工作消息。
“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更需要团结,需要大家一起共克时艰。”邱亦斌说。
“青年人有活力、有干劲,在疫情防控中应该多发挥不怕苦、不怕累的精神!”“95后”的郭涛是万心村团支部书记,也是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退伍军人,同时他还是一位新晋级的“奶爸”。
郭涛说:“虽然我没有在家陪伴孩子,但我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护他们。”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郭涛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。每次区域核酸检测,他都会在凌晨5点起床,早早来到现场和防疫的小伙伴们做好采样准备工作。核酸采样结束后,他又继续“扫村”,挨家挨户上门排摸信息。晚上,他继续值班值守,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。
深夜回家,孩子已熟睡,虽然不舍,但是郭涛依旧坚持,他用实际行动彰显“青”力量。
“请提前打开‘两码’,保持一米距离……”在平西村核酸采样点位现场,沈青正高举喇叭,往返于队伍前后,维护排队秩序。
在点位上,沈青是“战斗员”,与志愿者们一起密织“保障网”,让群众安心放心;维持秩序时,她是“安全员”,提醒村民戴好口罩、保持一米间距;面对弱势群体,她是“服务员”,引导老弱病残孕走“爱心通道”,确保“特殊人群”安全、便捷、顺畅地参与核酸采样,点滴小事彰显人文关怀;闲暇时,她还是“话务员”,通过“线上”“线下”多渠道宣传防疫知识,为村民解疑释惑,确保服务“不打折”,宣传“不滞后”。
在疫情防控一线,沈青扛起了若干个身份,唯独忘记了自己是一名“准妈妈”的身份,“疫”不容辞显本色,肩负使命勇担当,这是她留给孩子最珍贵的“胎教”。
今年2月,苏州本轮疫情发生时,还在寒假中的束宇纯就加入到西塘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中。“扫楼”行动中,她身穿红马甲,在一栋一栋楼房中穿梭,对辖区内的居民挨家挨户开展排查,“扫楼”结束,她会把志愿者扫楼的信息汇总录成电子表,俨然成了社区的“编外”工作人员。
3月周边地区疫情发生以来,束宇纯的学校已经开始了线上课程,她每天的课表都排得很满,但在知道社区需要防疫志愿者的时候,她立即到社区报道,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在近几轮的区域核酸检测中,她化身成新世纪采样点上的“小蓝人”,有时她是引导居民们有序排队的秩序维护员,有时她是在入口处查验“两码”的检查监督员,有时她是采样标签贴纸的派发员,只要社区需要,她就会应召到岗,点位上都留下了她坚毅的战“疫”身影。
在抗击疫情的60多个日夜里,19岁的她,为社区的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她年纪虽小却从不疲倦,自带微微的光芒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