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。日前,为传承发扬园林文化,让立夏民俗深入人心,引领居民和游客感受非遗魅力,加强文化自信,苏州市档案馆、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(苏州市园林博物馆)、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、姑苏区人社局、平江街道团工委、平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、平江街道拙政园社区党委在忠王府广场联合举办迎夏游园市集。现场设置“挂蛋斗蛋知立夏”“传统文化科普区”“园林文化知识问答”“拙政清风漆扇非遗体验”四个摊位,吸引了众多市民、游客前来参加问答、打卡。
立夏,是春季种下的植物已长大的时节,是寓意初苗长成,辞春迎夏的重要节气。“夏至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,从立夏这一天起,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,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相传女娲娘娘告诉百姓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因此,立夏节吃蛋、斗蛋、挂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。苏州人在立夏这一天要给孩子称重、挂蛋,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。在“挂蛋斗蛋知立夏”体验区,家长带着孩子们画蛋、斗蛋,溜圆的鸡蛋上画着美丽的图案,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圆满、孩童健康的美好期望。
苏州市档案馆、拙政园管理处、狮子林管理处以及爱心商家在“传统文化科普区”进行园林文化、非遗文化展示。当天,苏州市档案馆带来了50册关于档案文化的书籍送给现场的参与者,向市民和游客讲述苏州老厂的历史故事。“精雅苏州 鹃秀拙政”杜鹃花展正如火如荼,拙政园园艺师赵佳明也带来了月光、五宝珠、光琳杜鹃花盆景在市集之上进行展示,与市民、游客共赏,让杜鹃花香飘至园外。狮子林管理处则带来了“胜春 赏群芳”月季花展的宣传,向游客讲述花与太湖石的完美结合。桃花坞木刻年画工艺美术师叶小香带来的“一团和气”木刻年画受到了广泛关注,由她花费半年时间亲自制作的福字图制成了印章,吸引对木刻年画有兴趣的居民和游客前来盖章打卡。
“拙政园有春夏秋冬四季景亭,请问代表夏季的亭子叫什么名字?”现场,“园林文化知识问答”摊位热度颇高,市民、游客争相抢答。“夏季的是荷风四面亭!”园林爱好者林女士激动地说,她很喜欢苏州园林,在游园的时候也会关注园林文化和历史故事,这些知识让园林“活”起来了。
游园不是走马观花的“流水账”,在游园过程中可以逛出学问、看出门道。在园林知识问答环节,志愿者以问答形式加深市民和游客对苏州园林文化的了解,来自四川、西藏、东北等地游客参与的热情极高,许多“老苏州”在一旁友情提示,现场笑声不断,园林知识刻印进年轻人和孩子的脑海,引导他们带着探知的热情不断深挖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。
在“园林文化知识问答”中通关的市民和游客还来到“拙政清风 非遗技艺体验区”制作一把属于自己的夏日漆扇。漆扇是一项水与大漆的艺术,以漆为媒,以扇为纸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扇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漆扇的制作过程是将大漆颜料点在水面,白扇入水,漆面成画,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,各有千秋,张弛有度,尽显如水墨画卷一般的中国之美。最后,在扇面上印上“四季拙政”的专属印章,一把独特的漆扇在即将来到的夏季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清风阵阵。
近年来,拙政园社区党委与市档案馆、拙政园管理处、狮子林管理处成立了“古城园林保护”党建联盟,秉承“保护古城,继承文脉”的宗旨,共同守护并推广苏州园林文化。“让人们在领略苏州园林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、陶冶心灵之美,深化文化认同,增强文化自信。社区党委将继续联合‘左邻右舍’推广园林文化,以文塑旅,以文促治。同时做好‘全龄友好’服务,提升居民、游客幸福感。”拙政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慧贤这样说。
